端午节吃粽子 蒸好吃还是煮好吃

粽子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,即使不是在端午节的时候我们也是可以常常看见粽子的存在。粽子其实就是一种端午节的一种节日的食物,主要的制作材料就是利用竹叶裹住糯米进行蒸煮。每一个地方的粽子都会有不同的味道和不同的形状,因为地域文化的差异。那么粽子是蒸的好吃还是煮的比较好吃呢,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的朋友们,特别是吃友们,包括我自己也很好奇,粽子究竟是蒸着好吃还是煮着好吃。在经过很多实验证明,两种吃法都有各自的优势。所以粽子是蒸还是煮这个问题,还是要分情况来说。

粽子的味道是经过很多的演变的,因为现在的饮食很多人都会追求创新。粽子对于大家来说,更多的并不在乎外形是怎样的,味道是怎样的,只是在乎在节日里里面可以和家人小聚一下。

粽子是汉族人民过“端午节”的节日食品,古称“角黍”“筒粽”,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。传说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,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。粽子种类繁多,从馅料看,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棕;南方则有豆沙、鲜肉、八宝、火腿、蛋黄等多种馅料,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。吃粽子的风俗,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,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、洗粽叶、包粽子,这种风俗也流传到朝鲜、日本及东南亚诸国。

编辑推荐:

端午饮食禁忌 端午节吃粽子食用宜忌

如何快乐过端午 吃粽子有哪些饮食禁忌

超级粽子 健康吃粽子老人小孩不宜吃碱水粽

江南的粽子名声最盛,做法也复杂,尤其是馅,变化多样。和北方粽子的一个重大差异是,江南粽子的糯米原料,多预先用稻草灰汤浸渍,与肉馅相蒸,香味扑鼻。

北方的粽子,多是糯米所做,蘸白糖食用。

国内的粽子,以江南嘉兴出产的最为有名。嘉兴粽子早在清代,就享有盛誉。食书记载嘉兴粽子的种类和做法:

“竹叶粽”:“取竹叶裹白糯米粽煮之,尖有如生切菱角。”

“艾香粽”:“糯米淘净,夹枣、栗、绿豆,以艾叶浸米裹,入锅煮。”

“甜茶粽”:“取真武山优质甜茶取汁用来制作粽子,其粽子色泽金黄油亮,入口润滑细嫩,柔软粘稠,齿颊留香,回味甘甜,去腻消食,营养丰富”

“薄荷香粽”:“薄荷水浸米先蒸软,拌洋糖,用箬裹作小粽,再煮。”

“豆沙粽”:“豆沙、糖、脂油丁包小粽煮。”

“莲子粽”:“去皮心,拌洋糖,包小粽。”

“松仁粽”:“去皮包小粽”

“火腿粽”:“入火腿块包粽,火腿要金华者,精肥适均。又,肉丁包粽亦可。”

“蛋黄粽”:“中间一个蛋黄,蛋黄必须采用上好鸡蛋,入口甜咸而不反感。”

“九子粽”:唐玄宗李隆基曾赋《端午三殿宴群臣》诗一首,里面一句就是称赞九子粽的:四时花竞巧,九子粽争新。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,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,有大有小,大的在上,小的在下,形状各异,非常好看。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,形成五彩缤纷。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,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、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,因为“粽子”谐音“中子”,民间有吃了“粽子”能得儿子的风俗。

粽子是蒸还是煮

粽子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都是煮熟了吃,并且,我们在煮粽子的时候,还要给粽子翻个个儿,把上面的粽子翻到下面去,再多加一些水(因为煮粽子的过程中,锅里的水完全的被米吸收掉了),这样的粽子才可以完全的煮透。

对于粽子是蒸还是煮的这个问题,小编建议

1、从便捷的角度,自家包的粽子就煮,超市买的速冻的粽子就蒸。

2、煮的受热更均匀,所以是清水粽子就煮,带馅料的粽子就蒸。

3、一次加热多种口味的粽子蒸的会好一些,煮的话可能串味。另外,如果担心自己包的粽子不紧,用锅蒸保险一点。

粽子是蒸还是煮?其实微波炉加热也很快

一、蒸粽子的方法:

1、在带有蒸架的锅内放入适量饮用水;2、将粽子置于蒸架上隔水蒸煮。3、加热至沸腾后保持14分钟(速冻粽子需要20分钟)即可。

掌握要点:粽子应拆去外包装袋,连同箬叶一起蒸煮。

二、煮粽子的方法:

烹煮:煮粽子一定要水滚,水要浸过粽面,待重新沸腾后再用旺火煮3个小时左右即可,中间不要添生水,枧水粽不能和其它粽子一同煮,煮好后要趁热取出。

1、先将水煮沸;2、将粽子浸没在沸水中;3、加热至沸腾后保持10分钟(速冻粽需要15分钟)即可。

掌握要点:粽子不能放入冷水烧煮,粽子必须浸没在沸水中均匀受热,加热时间不能过长以免过烂、失去原味,粽子应拆去外包装袋,连同箬叶一起烧煮。

三、微波热粽子的方法:

1、先将粽子淋湿;2、将湿粽子放入带盖的微波专用容器;3、开启微波中火档(以750瓦加热为例)3.5分钟(速冻粽需要4分钟)即可。

掌握要点:粽子应拆去外包装袋,连同箬叶一起蒸煮。

粽子是蒸还是煮这个问题,大家是不是心里已经有数了呢。不管是蒸粽子还是煮粽子还是要根据个人的喜好而定,不过,不管是怎么做的,还是要尽量少吃,因为粘性的食物不是很容易被人体消化.

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绍了关于粽子是什么的一些介绍,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于粽子的认识会更加了解。我们对于一些节日中的食物一定要有了解,不仅仅是对食物上面的认识,更多的是要学习历史的文化,懂几千年的中国历史。
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